日月開新元,萬象啟新篇。
2022年,極為特殊,注定不凡。黨的二十大開啟科教興國新征程,省委省政府擘劃創新制勝新藍圖。全省科技工作者聚力提升創新能力,唯實惟先、變革重塑,著力助推穩進提質,有效支撐共同富裕,交出科技創新優異答卷。
苦練內功,攻關核心技術,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省科技部門從上到下著力重塑傳統科研攻關模式,這一年,在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的同時,全面啟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山西戰區”決策機制,撬動全社會資源進一步向創新集聚。
全省新能源發電出力屢創新高,忽強忽弱的風、陰晴不定的光要想變成穩定的輸出綠電,配套的電網調頻和儲能技術越來越重要。近日,我省在這一領域實現了新突破,兆瓦級“飛輪+鋰電”混合儲能調頻技術試驗取得了成功,這將推動我省成為全國首個電力一次調頻市場。飛輪屬于物理儲能設備,鋰電池屬于化學儲能,兩種儲能設備組合在一起,物理反應疊加化學反應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國網山西電科院能源技術中心新能源技術室技術主管郭強這樣介紹:“混合儲能調頻方案充分發揮飛輪儲能響應速度快、充放電次數高的優勢,與鋰電池儲能系統優勢互補,各取所長,有效解決了新型電力系統中一次調頻響應頻繁導致的儲能調頻系統的安全隱患,提升了新型電力系統安全性,促進新能源安全并網消納。”
我省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趨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從基礎研究到應用技術創新的體系性布局,全力增強創新驅動的源頭供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呈現良好勢頭。山西中來光能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年產16GW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項目,研發生產效率為24.5%的高效N型TOPCon電池,技術水平和研發產品都領先國際;山西爍科晶體有限公司深耕碳化硅襯底材料國產化,其主導建設的中國電科(山西)碳化硅材料產業基地(一期)達產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供應基地,進一步提升我國碳化硅領域自主保障能力;中車太原機車車輛有限公司檢修技術成功實現從直流向交流轉換的重大跨越,貨車產品實現了鐵路貨車車型的全覆蓋,是中國鐵路貨車技術主導廠之一,出口產品遍布全球五大洲的12個國家和地區……全省各行各業的科技工作者苦練內功,攻關核心技術,把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這一年,我省科技計劃項目年度支持資金總額和項目數量均實現新的增長。特別是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四個面向”,同步推進產業轉型、數字轉型,以煤炭和煤電、煤電和新能源、煤電和煤化工、煤炭產業和數字技術、煤炭產業和降碳技術“五個一體化”為主攻方向,按照“跟著走”“搶著走”“領著走”分類推進科技創新,在碳達峰碳中和、數字經濟、能源革命、新型儲能等領域,系統謀劃一批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用好“揭榜掛帥”“賽馬制”等項目立項管理機制,有效推動煤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塑造未來發展優勢
2022年10月15日,山西省重大項目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統全尺寸試驗線(一期)項目(“高速飛車”項目)在大同市陽高縣完成了系統性試驗,“首航”成功。該條試驗線為我國首條高速飛車全尺寸試驗線,是國內首條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磁懸浮試驗線,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實驗項目。本次試驗實現了國際上首次對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統全尺寸、全流程的集成試驗。圍繞國家所需、山西所能、未來所向,我省創新策源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為優化產業結構夯實創新底座。
我省將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補齊的“第一短板”,通過創建培育各類科技創新平臺,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布局創新源頭、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是我省破解“第一短板”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招。對此,省科技廳平臺處負責人肖育雷介紹說,我省以超常規力度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初步形成以國家實驗室基地和省實驗室為龍頭的核心戰略科技力量,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一流科研院所、重點新型研發機構、省技術創新中心和科技領軍企業為重點的戰略科技力量及量大面廣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力軍的科技力量體系。
這一年,我省以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為標志,首次實現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2個全國Key Lab獲批建設(牽頭組建1個、參與共建1個);智慧交通山西省實驗室立項建設,4個省實驗室通過專家論證;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二期合作協議簽約;先進計算太原中心成為我省對接國家“東數西算”戰略、貢獻“山西力量”的重要載體;全省擁有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數量增長1.6倍,達到8家。在省級創新平臺建設方面,我省按照“自上而下”布局,省重點實驗室數量達117家,增長了5倍多;新建成省技術創新中心33個,這些平臺在支撐科研、培養人才、服務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省產學研機構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農科院等國內一流科研院所聯合承擔200余項省級科技計劃項目,省內支持科研經費約3.5億元,先后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共建省校合作科研機構,引進著名專家建設山西省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形成一批省校合作的范例。同時,我省科研機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以及重點國別的高校、企業聯合實施科技合作交流專項共240項,投入支持資金6000余萬元,標志著我省對外科技合作開放程度不斷提升。
深化科技改革,錨定創新生態目標,不斷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是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這一年,我省科技系統繼續錨定創新生態目標,不斷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登錄系統,注冊信息,將創新活動證明材料上傳,經科技部門工作人員審核,不久之后,一張科技創新券就會出現在企業的賬戶中。日前,太原紐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在太原市萬柏林區科技局工作人員的幫助引導下,拿到了5萬元科技創新券。
“科技創新券主要用來支持企業科技研發投入,申請操作十分簡單,只要準備好相關證明材料就能獲得該項政策支持。”太原紐普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繼龍告訴記者。
圍繞激發人才活力,持續創新政策舉措。省科技廳為降低中小微企業創新投入成本,盤活科技創新資源,有效擴大科技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券服務活動為載體,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免費發放科技創新券權益憑證。鼓勵企業在科研過程中,與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單位合作開展研發科技創新活動,符合條件者即可申請科技創新券。
“中小微企業兌現申請在5萬元以內的,按實際發生費用進行補助;兌現申請超過5萬元的,超出部分按定額比例方式進行補助,定額比例由各市確定,每家企業每年度創新券補助總額不超過20萬元。”山西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山西省共有697家企業在科技創新券政策中受益,累計發放科技創新券近3917萬元。其中,太原市、大同市等在內的11個市部分企業在獲得支持后取得了專利證書,部分企業得到研發單位的幫助后降低了研發成本,提高了技術水平和工作效率。
為激勵企業成為科技成果轉化主體,增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除了科技創新券服務活動外,我省持續推出科研人員“減負”1.0、2.0、3.0升級版,持續唱響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推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三權下放”,其中成果收益獎勵比例由50%提高到70%。推出專屬融資服務項目,切實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精準有效澆灌“產業田”。產業為群落,平臺為沃土,人才為種苗,資金為活水,政策為陽光……各要素融通共生的創新生態在三晉大地上全面構建。
潮起海天闊,揚帆奮進時。在新征程上,全省科技系統正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姿態,擎創新之“旗”,弄時代之“潮”。
受益群眾說
“科研過程可以設計和規劃,但絕不應該固化和僵化。近年來,山西為科技創新‘松綁’減負,讓科研人員擁有更大技術路線決策權,這無疑激發了科研人員的主人翁意識,增強了工作激情和創新活力,必將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談起山西創新生態的改善,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炭材料國家實驗室研究員陳成猛深有感觸。
山西天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鎖貴說:“2017年,公司成立之初面臨著對政策不熟悉、科研人員缺乏、合作渠道不暢等問題,擁有先進技術卻不知道如何施展拳腳。近年來,隨著山西省創新生態建設的開展,在良好的雙創政策環境下,很多政策和事項政府部門都會主動上門服務。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國領先、國際知名的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對這個目標我很有信心。”(記者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