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三平路街道五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自成立以來,始終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著眼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領群眾、服務群眾,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依托“五大平臺”將“文化潤疆”本土化,積極探索創新,整合各類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為轄區居民提供了優質的精神文化服務。
完善陣地建設,打造文明實踐“新家園”
五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做好群眾教育為主線,注重居民活動教育場地建設,以“把辦公嵌入居民活動區”為理念,扭轉居民到“居委會辦公樓活動”轉變為“居委會在居民活動樓辦公”的思想理念,結合社區實際,圍繞“五新·心家園”社區志愿服務品牌,整合社區資源,打造集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活動、科普宣傳、健身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內設有健身體育活動室、棋牌室、非遺文化課堂、兒童科普樂園、行走的工具箱志愿服務工作室、多功能調解室等,為轄區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活動場所。
組建志愿隊伍,匯聚文明實踐“新力量”
五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五新·心家園”志愿者服務品牌效應,組織轄區居民、紅細胞黨員、聯戶長、熱心群眾等先后組建了五新廣場舞隊伍2支、行走的工具箱便民服務志愿隊、金牌調解員志愿者隊伍、惠民政策宣講隊、法律宣講隊、非遺文化課堂志愿服務隊等5支志愿服務隊伍,合計100余人。今年以來開展愛國衛生志愿服務35場次,參與志愿者400余人次;開展交通文明崗志愿服務8場次,參與志愿者24人次;行走的工具箱志愿服務隊年初以來為轄區居民提供20余次服務,為困難群眾解決水電暖問題10余件;開展特色宣講活動6場次,參與志愿者11人,覆蓋居民群眾400余人次。
立足非遺文化,助推文明實踐“新發展”
五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中軸,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將傳統節日和民俗文化融會貫通,通過“習俗課堂+指尖體驗”的形式,將非遺文化體驗融入文明實踐課堂。邀請專業老師進行授課,解讀闡釋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講授非遺作品的制作工藝。并通過拓展現有非遺工藝,選定大眾化快消非遺文化項目,在保留傳統非遺精髓的基礎上,制作如扎染發飾、木質朋克機器人、掐絲琺瑯擺件、絲棉植物染色絲巾等帶有新時代印記的傳統非遺衍生品,圍繞民風民俗在三平的三尖文化品牌,建立了三尖非遺手工坊,開辦非遺文化產品培訓班,使賦閑群眾擁有一技之長,制作產品鏈接至鞋履文化體驗館、轄區超市、兒童樂園等人員聚集區,進行初步銷售,讓指尖技藝轉化為增收技能,實現非遺文化產業化、經濟化發展,幫助居民實現打開“家門口”創業增收的門路。
創新宣講模式,激發文明實踐“新活力”
五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不斷探索理論宣講方式方法,著力提升理論宣講水平,構建理論傳播體系,打造理論宣講“核心支撐”,為常態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理論宣講提供有力保障。聚焦黨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依托指尖上的民風民俗,五新社區推出了自己特色系列宣講,比如沙畫宣講、動畫宣講、情景劇宣講,今年五新社區推出了情景劇類的宣講《三平說》,在市區兩級各大平臺開展宣講之后,獲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評。從宣講中,我們的居民朋友們感受三平鎮的變化,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關愛,更加感受到了政府和社區提供的暖心服務。
五新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五新·心家園”志愿服務品牌,不斷創新工作方法,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精神文化服務,努力打造成為居民群眾的精神家園和幸福港灣,為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向縱深發展貢獻力量。(李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