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甘肅省臨澤縣蓼泉鎮已進入秋糧采收歸倉的收尾階段,而玉米豐收后留下的秸稈如何處理,一直是農民們的一塊心病。如今,“糧改飼”讓秸稈變飼料,不僅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變“廢”為寶后還能促進當地群眾增收。
走進蓼泉鎮墩子村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打包機忙碌的場景。在墩子村秸稈打包機正在來回穿梭,伴隨著隆隆的轟鳴聲,一排排秸稈瞬間被秸稈打包機“吸走”,經旋轉、壓縮、打捆后碼放整齊,把看似無用的秸稈變成飼料,農戶“省心省事”又能增加收入。
“以往玉米收獲后秸稈處理是最讓人頭疼的事,不能隨意亂堆,更不能焚燒,全部粉碎還田還影響下茬農作物種植。現在好了,全部打捆成草墩子,一部分留下來喂牛,一部分賣給養殖大戶,還能增加一筆收入。”蓼泉鎮墩子村村民劉忠豹今年種植了80畝制種玉米,玉米收獲完,他雇傭打捆機回收秸稈,讓他省了不少力氣。
據了解,秋收期間,全鎮玉米種植面積3萬多畝,大部分農戶選擇機械回收。機械處理玉米秸稈既降低了秋收成本,又有效解決了廣大農民運輸、儲草和歸田的難題,同時也增加了群眾收入,實現了節能環保和群眾增收的雙贏。
近年來,蓼泉鎮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持把農作物秸稈高效利用作為推動草畜產業提質增效、消除農村火災隱患、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途徑,不斷發展秸稈收儲服務能力,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美麗奠定良好基礎。(薛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