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近日,重慶廣陽島獲評“國家生態環境科普基地”。擁有優美風景和豐富動植物資源,以用心設計的生態研學課程、精心打造的全鏈條服務吸引社會公眾前來參與體驗,廣陽島成為開展自然教育的生動課堂。
乘游輪從重慶朝天門順長江而下,穿過險峻的銅鑼峽,一座草木蔥蘢的江心島便會映入眼簾——這就是廣陽島,長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島。
島上梯田錯落有致,青山綠水相映,水鳥濕地嬉戲……美麗的風光吸引了不少游客上島游玩。
2021年10月,重慶廣陽島生態修復項目主體完工,開始常態化對市民開放,將“自然是老師、山林為課堂”的理念融入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科普教育中,美麗的江心島漸成“生態大課堂”。
替孩子們問“為什么”,讓研學變得好玩
“你們知道嗎?在距今1.8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桫欏就已經存在了。”看著孩子們好奇的眼神,伍泓昆接著說,“如今,絕大多數遠古時期的蕨類植物都已進化為矮小的草本植物,桫欏保留了本來面貌……”
34歲的生態研學指導師伍泓昆,畢業于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園藝專業,從事生態研學相關活動已有10余年。為了更好地設計研學課程,他每個周末都要上島實地考察,“研學本身便是‘行走’的課堂,自己走得多了,才能讓課程內容更扎實。”
2020年10月,廣陽島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周海軍說,為了更好促進生態研學工作的規范發展,該公司聘請專業團隊研發生態研學專業課程,伍泓昆就是課程研發者之一。
“這是檸檬草,輕輕捋一下,手上會留下淡淡檸檬香……”“迷迭香到底是什么味道?”“什么花摸起來像刷子一樣硬?”說起廣陽島上的動植物,伍泓昆如數家珍,“我常常讓孩子們閉上眼睛、脫掉鞋子,感受大自然。”
好的課程設計潤物細無聲,可以讓知識“悄悄地”進入孩子們的腦海。“撿一些樟樹的落葉放在身上,可以減少蚊蟲的叮咬。”“暈車的時候,記得聞聞薄荷。”在伍泓昆看來,研學課程設計就是替孩子們去問“為什么”的過程,“大自然包羅萬象,但孩子們聽不懂就不會感興趣,所以要讓研學變得好玩。”
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工作人員王珂告訴記者,在伍泓昆等專業人士的幫助下,已經有8套不同主題的生態研學課程被研發出來。如今,廣陽島成為中小學生生態研學熱門地,累計接待研學活動700余次,參與人數近10萬。
突出特色,將服務融入自然教育過程
“老師,這只頭頂橘黃色的鳥叫什么名字呀?”
“這是赤嘴潛鴨,在咱們國家的繁殖地主要是西北地區,飛到西南地區的高原湖泊越冬,是廣陽島的稀客呢。”
講解員高少雄正被一群孩子圍著問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重慶珊瑚中鐵小學六年級師生在廣陽島上開展研學活動。高少雄是廣陽島上的一名生態修復設計師,平時負責島上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記錄與評價。
“我下次想來廣陽島看螢火蟲!”汪興然同學說,“之前不知道島上還能看到螢火蟲,這真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走進“谷雨驛站”,了解廣陽島的選種故事;游覽江灘濕地,感受螢火蟲的點點熒光;參加一堂生動的“農事知識課”……暑期,廣陽島迎來一批批研學團隊。每年水稻成熟的時候,廣陽島上都會舉辦“原鄉節”,讓城里娃體驗水稻收割、脫粒,了解一粒種子到糧食的蛻變。在不同時節,廣陽島會根據島內植物生長狀態的不同,設計不同的自然教育活動。
“孩子們在生態環境優美的廣陽島上研學,學習碳減排、二十四節氣等知識,就是在心中播下了一顆顆綠色的種子。”伍泓昆說,島內每一株花草、每一寸土地都是自然教育的載體,“原汁原味,觸手可及,把自然知識根植在孩子們的內心深處。”
迎來送往無數師生,王珂發現:許多學生來時帶的是帳篷等露營裝備,離開時帶走了島上的各種生態產品,“特別是暑期研學高峰,對廣陽島的配套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決心把服務做實做細。”
“嘗嘗廣陽島雪糕嘛,是‘芒種驛站’的形狀。”東島頭老鷹茶渡一側的小攤上,王珂向記者推薦文創雪糕。
茶渡不遠處,就是文創雪糕造型的原型——芒種驛站,木柱竹墻的吊腳樓風格與周圍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王珂說:“這是中國美術學院的專家設計的芒種驛站,我們島上新建的建筑景觀都會巧妙地融入自然風光中。”
依托“智慧廣陽島”建設,廣陽島綠色發展公司還上線了“廣陽島”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通過小程序享受預約、游覽、美食、科普等服務,實現“一部手機游廣陽”,還能下單廣陽島的生態產品并在島上自提。
精心修復,小島的變化成為生動教材
如今的廣陽島,讓周海軍無限感慨,“4年多來,這座江心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10多年前,枯水期面積約10平方公里的廣陽島,大部分地塊被規劃為高檔住宅區。大規模的工程開發導致邊坡和崖壁裸露、原生林嚴重退化、農田肌理受損、土質逐漸退化……島上自然環境遭到破壞。
為有效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2017年,重慶叫停廣陽島原有的房地產開發,進行重新定位和規劃。2019年,廣陽島片區總體規劃正式出爐,按照“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的定位,廣陽島逐漸迎來新生。
“2/3的面積以自然恢復為主,注重‘輕梳理、淺介入’。比如結合坡岸、消落帶治理建設的11公里環島濱江步道,成為了風景優美的生態步道。”周海軍說。經過反復探索,目前廣陽島上壩森林片區生態修復面積超過220畝。曾經受損的山體、受污染的湖塘經過精心修復煥發出勃勃生機,喬木和林下植被綠意盎然。島上的動物、植物數量分別由生態修復前的310種、383種增加到現在的458種、627種,新增記錄鳥類25種,其中包括黑鸛、烏雕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態修復保護過程和如今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讓廣陽島成為一個開展自然教育的好地方。”周海軍說。
如今的廣陽島,每處景點都設有生態展示牌。“從展示牌上,人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生態修復過程中的知識。”周海軍說,“廣陽島的變化本身就是一本生動教材,自然教育不僅存在于美麗的風景中,更存在于守護美麗的努力里。”
本報記者 王欣悅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28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