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家,外賓們都高度贊揚成都很美麗……”隨著成都大運會閉幕,成都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袁昕在朋友圈里用中英文記錄下對這場盛會的難忘瞬間。
“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成都,累計建成各級綠道6500余公里;以大熊貓為代表的珍稀野生動植物家園逐步修復;龍泉山上5萬畝儲備林年內即將落地……雪山下的這座公園城市,正著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大美圖景,持續提升人民群眾對生活環境的滿意度與幸福感。
完善體系支撐
出臺地方法規和11部專項規劃
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進入爆發期。在成都,擁有天然地理條件和專業技術支持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成為不少“追星人”的聚集地。
此后一周,前往龍泉山上觀星的市民游客絡繹不絕。“天文觀測對城市光污染特別敏感。丹景臺區域,受益于龍泉山脈遮擋,光污染小,同時(這里有)800米海拔落差,都有利于觀測。”成都城市之眼天文臺技術老師表示,這里的夜空更加清潔、靜謐。
守護星空,延展綠意,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實現。為高質量推進龍泉山保護發展,《成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保護條例》于2019年正式出臺,在科學規劃管控、生態保護修復、合理利用等方面作出規定。
在《條例》有力保障下,近年來,龍泉山累計造林植綠23萬畝,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9.5%,提升5.5個百分點。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全面建成后,將構建形成一個城市綠心、三段特色景觀、十條多彩廊道、百個園中園、千個景觀節點、萬個植物品種的生態格局。
著眼成都全域,這座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始終堅持國際視野、體系支撐,持續完善各項頂層設計——組建公園城市建設發展研究院,形成《公園城市——城市建設新模式的理論探索》等20余部研究著作;出臺《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2018—2035)》等專項規劃11部;聯合國內知名研究機構和大學,在市級層面形成公園城市“兩山”發展指數,四川天府新區在實踐基礎上研究形成《公園城市指數》;出臺《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條例》《成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
成都市公園城市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探索公園城市建設實踐路徑中,構建形成了理論研究、規劃技術、指標評價和政策法規四大體系。從而將公園城市建設的思路、目標、舉措進行系統化處理,努力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強化城園相融
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超95%
路邊的綠化帶,高低錯落的鮮花綠植用最生動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賓客;二環高架橋底,瀑布般傾瀉而下的爬山虎拂動陣陣清涼;芙蓉、紫薇、蜀葵等本土特色植物搭配上太陽神鳥、熊貓、蜀錦等成都元素,展示著公園城市特有的歷史文化……
8月16日,記者從市綠化管護中心獲悉,今年以來,該管護中心已累計修剪喬木2萬余株、灌木180萬余平方米、草坪638萬余平方米、爬山虎29萬余平方米。
這是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寫下的注腳之一。為描繪“綠滿蓉城、水潤天府”圖景,成都正依托龍門山、龍泉山“兩山”和岷江、沱江“兩水”生態骨架,深入實施“五綠潤城”行動,讓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長。
城市以東,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延綿起伏。著眼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形成“一山連兩翼”空間格局,成都規劃建設了總面積1275平方公里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這里逐步實現從“生態屏障”向“城市綠心”的功能演進。
城市往西,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作為全國首批5個正式設立的國家公園之一,這里垂直海拔高差超4500米,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分布有陸生野生動物500余種、種子植物3000余種,常年活動有野生大熊貓73只,占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4%。
城市之中,天府綠道宛若活力“綠脈”。成都已累計建成各級綠道6500余公里,植入文旅體及科技設施3500余個,綠道服務半徑覆蓋率95.88%。
其中,環城生態區作為城市超級“綠環”,目前100公里一級綠道已全線貫通,累計建成特色園18個、林盤54個。
堅持生態惠民
五年來新建各類公園110個
在成都,荷花是常見的盛夏景觀之一。每年荷花節,成都都會緊鑼密鼓地展開各類文化活動,讓市民游客在此享受夏日美景的同時,更能感受到荷花刻在成都人心中的地位,讓人心曠神怡。
今年,2023成都市荷花節共設置了七大主會場,展出多種荷花品種,滿足市民游客仲夏賞荷消暑的需求。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除了荷花節以外,今年以來,成都還持續開展了“最美系列”征集活動,已創建最美陽臺50處、最美社區花園50個。
就在剛剛結束的成都大運會上,生態景觀也助力著城市氛圍營造。成都運用自貢燈會、蜀繡、竹編等非遺傳統技藝,融入太陽神鳥、芙蓉等城市文化元素,在城市重要區域、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場館、嘉賓及運動員休憩地等點位設置“成都歡迎您”“芙蓉錦繡”等生態雕塑13組,營造青春洋溢、歡樂祥和的大運氛圍。
如何持續豐富公園城市優美形態?如何讓公園城市宜居宜業更加可感可及?記者獲悉,成都正在加快實施“百個公園”示范工程。“五年來新建各類公園110個、新增公園面積2.4萬畝。”成都市公園城市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就在市民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綠色空間涌現。眾多“回家的路”社區綠道結合15分鐘公共服務圈建設,串聯交通出行點位,植入了書店、花店、商店及咖啡館(茶館)“三店一館”便民設施。(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