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箱變復雜分類卻更積極了,商家投入重金已經看到明顯降本效應,各方在受益中更認同分類價值
公共場所這塊垃圾分類“短板”逆襲了
與社區相比,不少單位和公共場所至今仍是生活垃圾分類的“后進生”,它們或囿于條件,或因為配套相對欠缺,更容易出現混投混放、污染環境等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看一座城市的垃圾分類好不好,要看單位、公共場所這塊“短板”做得如何。
在上海,2019年的單位分類達標率為87%,隨著全程分類體系的日益完善,此后該數值始終穩定保持在95%以上。
短短幾年,這些“后進生”是怎樣逆襲的?
源頭:廢物箱變復雜,反而產生積極效果
今年6月,全新的廢物箱出現在虹橋機場。以往,一組舊式廢物箱只有一個干垃圾桶和一個可回收物桶,新的一組廢物箱在原有的可回收物桶旁多了3個桶,分別用來“吃”廢塑料(飲料瓶等)、廢金屬(易拉罐等)、廢紙張。
在虹橋機場T2航站樓出發層的值機柜臺,記者還發現了另一組新的廢物箱,一體式的廢物箱頂部從左往右開了4個形狀不同的投放口,分別引導人們投放干垃圾、濕垃圾和兩種不同形狀的可回收物。
靜安大悅城的廢物箱分類更精細。在靜安大悅城北座2樓的自動扶梯口,舊式廢物箱兩年前被一排6只垃圾桶替代,可回收物桶被細分為玻璃、金屬、塑料、紙、紡織物等5類。
廢物箱變復雜了,扔垃圾豈不是更麻煩?會不會影響大家在公共場所分類的積極性?
虹橋機場卻用數據證明,這樣的“麻煩”反而產生了積極效果:虹橋機場今年上半年日均產生干垃圾151桶,在今年航班量、旅客量迅速恢復的背景下,仍較2021年上半年減少34%;日均產生可回收物0.995噸,較2021年上半年增加221%;日均產生濕垃圾11.5桶,較2021年上半年增加9.5%。
“表面看上去是添麻煩,實際上是根據旅客的實際需求給他們提供便利,配置合理的垃圾分類硬件也是一種服務。”滬港公司運行管理部環境管理經理李旭蓓表示,虹橋機場的廢物箱是動態調整的,調整的依據主要是經過廢物箱及周邊區域的客流量、旅客的反饋、垃圾箱房二次分揀后主要類別可回收物的分出量等,再結合設置廢物箱的場地條件作出階段性的調整。
記者還了解到,虹橋機場出發層的廢物箱近年來持續減少,目前已減至《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前的一半。廢物箱數量銳減客觀上會給想扔垃圾的旅客帶來麻煩,但這樣的麻煩同樣也未引發虹橋機場垃圾分類的退步,背后的道理其實和廢物箱變復雜是一樣的。
“廢物箱減量后,如果能基本滿足投放需求,那么即使多走幾步路,只要想細分的垃圾有了對應的去處,麻煩與方便就達成了平衡。” 下轉 5版(上接第1版)李旭蓓表示,把握旅客投放垃圾的心理和訴求,而不是自己想當然地配置廢物箱,是公共場所做好垃圾分類的關鍵之一。
中轉:“瘦身”成本高,但長期降本效應明顯
變復雜的除了廢物箱,還有商場內暫存垃圾的垃圾箱房。
在靜安大悅城地下室,干垃圾、濕垃圾、可回收物各有一方專屬自己的天地,分別配備了對應的處置設備,主要功能都是對垃圾進一步“瘦身”。
干垃圾有密閉壓縮機,將受到污染的紙張、塑料壓扁,給干垃圾桶騰出更多空間。
濕垃圾送入智能處理機,餐廚廢棄油脂、廢水、干渣三分離。高價值的餐廚廢棄油脂單獨收集運輸,廢水通過管道流入商場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去水去油后的濕垃圾體積縮至原來的六七成。
可回收物里需要壓縮的是密度低、體積大的低價值可回收物,比如泡沫塑料,經過冷壓機擠壓,“濃縮”成一塊塊高密度、沉甸甸的泡沫塑料磚,便于運輸,增加收運效率,降低收運成本。
大悅城垃圾分類運營方現場主管何東方坦言,給垃圾進一步“瘦身”的成本很高,不僅要犧牲一部分車位劃出專門的處置空間,還要花重金引入多套專業處理設備,商場之所以堅持這樣做,主要原因在于從長期看能節省多項運營成本。
指著干垃圾密閉壓縮機旁的智能洗桶機,何東方說,原本至少兩個保潔員花大半天才能洗干凈的200多個垃圾桶,現在只要一個人操作,三四個小時就能搞定。而濕垃圾“瘦身”后的降本效應更明顯:平時,靜安大悅城一天可產生90至100桶(按120升/桶計)濕垃圾;“瘦身”后,一天能節省至少600元的濕垃圾清運費用。
至于可回收物,細分后的收購價更高,還因為大量可回收物在源頭就進行了分類,為空間本就緊湊的可回收物中轉站節省了二次分揀的場地,減少可回收物在分類源頭停留的時間,讓環境更友好。
收運:看到真實透明過程,更認同分類價值
靜安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管理科科長曹倩表示,單位和公共場所執行效果較好的垃圾分類模式,往往能在投放、收運者和環境友好等公共利益間找到平衡,簡而言之,就是讓各方從垃圾分類中受益,進而認同分類的價值。
在虹橋機場,商戶產生的生活垃圾裝入短駁車上的鐵箱內,由工作人員拖至垃圾箱房。每次短駁的垃圾種類都會標示清楚,讓來往旅客看到真實透明的垃圾專類專運過程,每一位認真分類的旅客都會感到自己的舉手之勞并沒有白費。
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志愿者在門診樓旁擺放了“藍寶智能回收箱”,掃碼開啟投放艙,投入可回收物,投放正確可獲得積分,積分達標后可換小禮品,這一措施增長了醫務工作者與就診人群的投放熱情,垃圾分類意識進一步提高。
對商場內的商戶而言,垃圾精細分類和源頭減量還能得到實在的激勵。
將垃圾桶從店內短駁到商場垃圾箱房,掃描二維碼在線登記送來的垃圾桶數等信息,接受監督員的開蓋檢查……對于這套流程,“江邊城外”的保潔員已爛熟于胸。
這些信息經過核實后,已成為大悅城商戶每季度綜合考評的重要依據,在垃圾分類及減量化等方面考評優秀的商戶可得到1000元獎勵,店內產生的可回收物能有償上門回收,不用自己短駁外運。此外,下一個合同期內的垃圾處置費可以打折。
這種激勵讓商戶不僅自覺在源頭做好垃圾分類,還會主動提醒消費者:點餐可別過量。從而避免造成浪費,從根本上減少垃圾的產生。(記者 陳璽撼)
來源:解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