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農業生產中施用化學肥料,導致耕地土壤和農作物品質出現不良后果,而隨著科技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對無污染、安全、衛生的綠色食品甚至有機食品需求日益增加。施用有機肥料是生產安全綠色農產品的重要基礎,廣大農民迫切需要一種新型肥料來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浙江省樂清市在大力發展生態養殖、特色種植過程中,產生大量農業廢棄物,包括畜禽排泄物、農作物秸桿、鐵皮石斛栽培廢棄料、林木廢枝等可循環利用有機廢棄物,這些廢棄物未及時處理,隨處亂堆亂放,既影響美麗鄉村建設,又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實施農業廢棄物肥料化利用,推廣應用生物科技實行有機肥料生產,可大力提升農業綠色發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有機肥替代化肥是綠色、無公害、有機農業及生態文明建設的迫切需求。以此,為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后調研指導清江鎮北塘果蔬基地、南岳后塘農場等基地實施小循環生態模式,指導創建淡溪鎮創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塘欣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石帆街道秸稈機械收集潔野振禾農業綜合服務公司,推進全市域實施農業廢棄物有機肥料化利用,打造樂清生態大循環模式。
一、樂清市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樂清市農業產業以生態理念為指引,以生態循環為抓手,大力推進農作物秸桿和畜禽排泄物等資源化利用,真正做到點“草”成金,變廢為寶,樂清市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程度明顯提高,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有機肥資源肥利用的農業廢棄物主要有:一是農作物秸稈:據調查樂清市農作物秸稈主要以水稻、番薯、油菜、蠶豌豆、玉米秸稈等13大類為主,2021年全市農作物的秸稈產生總量7.33萬噸,實際秸稈利用量7.07萬噸,利用率達96.5%。比上級下達的任務提高4.5%,而直接還田利用達67.75%,直接還田存在病蟲害和溫室氣體排放污染風險;二是畜禽排泄物:目前樂清全市畜禽養殖排泄物約為15萬噸,除沼氣生態模式處理外,隨著生產投入和產業提升,必須實施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科學消納利用畜禽排泄物;三是經濟作物在生產中產生的大量修剪枝、林業廢棄樹枝及園林修剪枝;四是特色農業經濟產業鐵皮石斛生產中產生的種植基質廢棄物;五是谷殼、牡蠣殼、腐爛廢棄果蔬、農產品加工下腳料等等。
二、多措并舉,高水平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創建,自2018年10月成功申報創建全省第一農業綠色先行縣(市),樂清市成立了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示范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府辦、農業農村局、發改局、財政局、環保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由樂清市農業農村生態與能源辦公室專項負責開展農業綠色發展先縣(市)創建工作。根據農業綠色發展創建工作方案,2020年、2021年按照資源使用節約化、生產全程清潔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農產品優質化、農業生態環境優化的“五大生態工程”標準,以綠色生態循環模式指導開展先行區和先行示范主體創建工作,圍繞農作物秸機械收集打捆、實施畜禽排物運輸配送服務、農膜回收、農藥廢棄包裝回收等低碳減排生態工程建設,主要以農業有機廢棄物實施有機肥料肥利用,共推進20多個綠色發展中心項目建設,總投資額為1820多萬元,初步構筑全市域生態大循環模式。
(二)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業廢棄物處理能力。加大農作物秸稈和畜禽排物等農業廢棄物處理利用工作力度,以農業綠色生態循環發展為宗旨,以秸桿肥料化利用作為新突破口,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的綠色生態循環模式,將養殖業排泄物和農作物秸桿結合進行肥料化利用,既促進養殖業發展,又可節約種植業生產投入,且保護生態環境。一是以農業種植基地為單位指導進行肥料化利用,在清江鎮北塘果蔬基地引進建設日處理5噸秸桿的設備,通過粉碎、生物發酵等方式將秸桿肥料化利用;二是指導組建畜禽排泄物運輸服務公司,專門配套運輸禽排泄物提供給肥料利用單位;三是率先在石帆街道以政府扶持、種植大戶捆綁、第三方運作的秸稈全量收集、儲存、運輸、配送的社會化服務公司;四是指導建設農業廢棄物有機肥料化利用項目。成功創建淡溪鎮創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南塘欣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家公司每年最大量可處理秸稈、畜禽排泄物、林木廢料、園林果樹修剪枝等農業廢棄物12萬噸左右,經粉碎、攪拌、生物發酵后可生產2萬噸有機肥。
(三)強化制度保障。一是加強政策配套。樂清市先后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實施意見》(樂政函〔2015〕73號)、印發《樂清市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樂政辦發〔2017〕42號)、《關于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高水平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樂政辦發〔2019〕19號)等相關規范性政策文件,保障有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二是完善服務機制。根據省、溫州市統一部署,按照提高市(縣)一級、強化鄉鎮一級、發展村一級、延伸“戶”一級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縣鄉村戶四級農業服務網絡。全市鎮街道打破原來分專業的機構人員設置,整合農技人員力量,建立集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職能于一體的“三位一體”農業公共服務中心,聘任農業公共服務中心主任擔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員。在村級建立由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共同參與的村級農業服務站。經過多年扶持,全市現有專業從事水稻機械育插秧、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機服務、農資服務、農產品購銷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合作社、企業100多家,社會化服務組織健全。三是創新農作制度。通過加強農作制度創新,蠶(豌)豆—單季稻、馬鈴薯—單季稻、綠肥—早稻—晚稻、西(甜)瓜—單季稻等新型農作制度被農戶廣泛采用。山區和半山區重點推廣“三園”立體種養模式,充分利用竹園、茶園、果園等分層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或者在園地養雞、養鵝、養羊,發展立體種養。各畜禽養殖場(小區)周邊全面推廣“豬(畜禽)—沼氣—果蔬—豬”循環模式,使稻草、蔬菜殘渣等廢棄物作為畜禽飼料再利用,畜禽排泄物成為沼氣能源和有機肥原料再利用。各農產品加工企業,重點推廣“廢棄物資源再生”產業綠色生態循環模式,充分利用農產品加工下腳料,生產加工飼料、生產有機肥變廢為寶的綠色生態模式。
(四)強化宣傳氛圍。在農作物豐收特別是水稻等收割時期利用浙江農民信箱平臺進行政策宣傳,每周在農民信箱上發布宣傳信息,既宣傳扶持政策,又宣傳技術,內容全面、精簡易懂。利用農業科技下鄉深入農業基地,大力宣傳和強調秸桿焚燒對大氣污染的危害。全面開展宣傳秸桿資源化利用生態理念、宣傳畜禽排泄污染危害、宣傳農膜隨意亂丟對美麗田園的影響、宣傳化肥及農藥包裝物亂扔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特意設計制作秸桿資源化利用平面示意圖分發給種植大戶,深入普及農戶對秸桿資源化利用的知識,提高農民低碳生產理念和生態意識。特別在重大政治活動和安全生產開展秸桿禁燒巡查工作,比如在G20峰會、互聯網大會、建黨100周年慶典等重要時刻,協同環保、執法、高速公路、鐵路等部門開展禁燒綜合執法行動,有力地宣傳和正面推進了農業廢棄污染治理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廢棄物回收利用工作亟待完善。各類農作物種植面積不大,廢棄物數量不足以支撐某一個種植戶或合作社自行建設處理和再生利用工廠。對一定區域內不同季節、不同種植戶、不同種植物產生的數量較少的農業廢棄物,需優化人工的處理方式集中進行規模化統一再生處理資源化利用。葉類蔬菜、水果種植和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尾菜殘果總量很大,處理利用技術不成熟,運輸、傾倒成本高,種植戶處理成本高,易丟棄在田間地頭,腐爛變質形成污染。養殖戶只追求利益而未承擔污染責任,排泄物在不能處理時亂堆亂放,出現污染現象。
(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企業運營困難。一些已經建成項目在運營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一方面由于長距離收集運輸秸稈、糞污等生產原料的成本較高,企業一般只能處理利用周邊鄉鎮的廢棄物,輻射半徑有限,原料供給不足;另一方面,在項目建設環節享受一次性補貼,生產運營環節相應補貼經費保障不足,企業盈利下降,積極性不高,也存在生態項目建設用地困難問題。
(三)資金投入機制亟待健全。農業綠色發展生產方式推廣任務艱巨,污染治理面廣、難度大,涉及農村千家萬戶,資金需求量大。目前財政涉農資金來源和使用的碎片化現象比較突出,財政資金對社會資金的撬動作用發揮不夠。
(四)工作協調機制亟待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監管和防治力量比較薄弱,部門之間協調、配合難度大。比如秸稈、園林修剪枝禁燒,畜禽排泄物資源化利用、農藥包裝回收、農膜回收、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等等方面,行政監管和執法力度有待加強重視,技術推廣部門要及時為農民牽線搭橋或者進行技術指導。有的時候,廢棄物收集、處置工作僅僅是“冰山一角”,或者“形式主義”完成各自的任務指標;各職能部門,要加強協作形成閉環,規避自管自、另搞一套。總之,在如何資源化利用的一些環節上,行政管理與執法相關部門要形成齊抓共管、鼎力合作的新局面。
四、措施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要讓各部門高度重視農業綠色發展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將其作為建設現代農業和浙江美麗大花園的重要內容,納入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及美麗田園建設的考核指標,明確職責分工,制定實施方案,落實政策措施,統籌整合資源,加大推進力度。要把畜牧業整治作為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同步推進;要把秸稈秸稈資源化利用作為美麗田園推進及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工作;要把園林綠色中產生林木三剩物納入資源化利用。全面落實農業經營業主在農業污染防治、資源循環利用中的主體責任,形成政府扶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行的長效機制。
(二)構建農業生態多級循環的生態循環體系。以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為主體,創建綠色農場、綠色農莊和綠色農業企業,通過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等途徑,實現主體小循環。創建一批綠色農業示范區,通過農業廢棄物收集加工處理等節點建設,構建種養平衡、產業融合、物質循環的區域中循環。統籌布局農業產業以及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動植物無害化處理中心、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有機肥加工企業等配套服務設施,構建綠色產業生態循環體系,實現市域大循環。
(三)積極推廣清潔生產。科學處置和利用農業廢棄物,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減排工作,培育有機肥加工、秸稈收集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等生態循環企業,實施農作物秸桿收集“離田再科學還田”及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秸稈替代農膜覆蓋生態技術。落實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加強畜禽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大力推廣“三沼”綜合利用種養對接就地配套消納、異地消納、納管處理等生態模式。強化屬地管理、聯防聯控責任,加快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完善廢棄化肥包裝和農藥包裝物回收及處置政策,制定出臺農膜回收及處置政策,有效抑制農業面源污染。
(四)加大加快有機肥替代化肥的力度速度。據統計樂清市2022年全市每年投入使用的化肥總量2.5萬噸,全年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的量只有1.25萬噸。為科學分析掌握農業生面源污染指數,2019年在清江鎮北塘果蔬專業合作社基地建設省控農業面源污染環境監測點(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點),為監測點的種植園區制定了施肥方案,通過課題研究完成徑流樣品的分析工作,同步開展土壤的采集工作,分析比較不同施肥管理對土壤理化指標的影響。從分析報告反應施用生物有機肥和炭基肥顯著降低了農田徑流氮磷濃度峰值,施用常規化肥的農田徑流不同形態氮磷濃度高于其它施肥方式,通過施用生物有機肥和炭基肥顯著減少了農田徑流總氮、總磷濃度峰值。其中,施用生物有機肥和炭基肥后的水樣監測總氮峰值濃度較常規施肥處理降低了6.4%和7.5%,而總磷峰值濃度較常規化肥模式分別降低了17.1%以及15.8%。從數據又證明生物有機肥和炭基肥處理減少了農田總氮、總磷的徑流損失負荷,在施用生物有機肥和炭基肥后農田徑流總氮損失負荷較常規施肥處理分別顯著減排了8.9%和15.8%,而總磷徑流損失負荷分別減排了17.9%和15.9%。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不但減少面源污染,又可提升農產品質量,是農業綠色發展中心環節。
(五)加強畜禽養殖排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嚴格執行畜禽養殖排泄物處理零死角,明確部門職責,加強對處理利用設施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杜絕“只建不用”“生產有污染”的情況的發生,切實發揮好處理效用。要加強環境影響論證,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建設以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產品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推動畜禽排泄物處理從污染治理向資源化利用轉變。
(六)進一步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建立農業、水利、環保、科技等部門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切實抓好上級有關意見和要求的貫徹落實,特別是結合“無廢城市”建設,加快制定完善農業綠色發展長效體系,下大力氣解決基層農民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制約農業綠色發展的突出問題。一是對農業生態項目建設用房建設難問題,有關部門要加大調研力度,積極協調有關方面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解決,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保障;二是對農村尾菜、殘果處理難問題,要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回收處理機制和措施;三是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最后一公里”問題,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建設標準和水平,將水網、電網、路網、互聯網連接到田間地頭;四是對思想認識不到位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綠色發展的宣傳力度,引導農村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在全社會倡導綠色、健康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營造全社會支持和參與農業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
(作者:浙江省樂清市農業農村局林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