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上門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桶站旁翻垃圾袋現場教學、雙向監督促進垃圾分類工作做實做細……在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上,通州區潞城鎮后北營村堅持黨建引領,村黨支部帶頭干、村民自治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黨員干部化身“家園綠盾”,上門宣傳、桶站值守、指導分類、監督檢查、編號溯源……此外,村里還成立了宣傳組、指導組、監督組,3個組,9個人,他們日日分類與垃圾“較勁”,村民從起初的“不理解”“被動分類”,到如今的“主動分”“跟著干”,共同守護回遷新家園。
黨員帶頭 每周都有志愿日
“做好疫情防控,是各村守護群眾的頭等要事,垃圾分類,是凸顯文明新風的‘關鍵小事’。在此期間,后北營村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既做好防疫‘守門員’的要事,又做好分類‘領頭人’的關鍵小事。”后北營村黨支部書記劉全說到。
據了解,后北營村黨支部黨員干部帶頭干、帶頭分,并承諾“一定要做好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才能讓家園環境更好、景色更美!”
老黨員裴知進從自身做起,每日堅持垃圾分類,還向家人和鄰居宣傳垃圾分類知識。裴知進說道:“只要每個人都垃圾分類了,我們也就該‘下崗’了。”
據后北營村村委會工作人員介紹,每周六是村里的志愿服務日,由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志愿者在垃圾回收點附近宣傳和指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在現場,黨員、志愿者在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的同時,還會為前來倒垃圾的村民細致講解垃圾該咋分,有的村民還主動加入到宣傳的行列中來。
此外,村黨支部還通過盤活黨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打好防疫、垃圾分類組合拳,通過開展主題黨日培訓會、垃圾分類趣味運動會、青少年線上分類打卡等活動從思想上、行動上引導全民參與垃圾分類。
村民自治 成立分類工作組
黨員干部帶頭干,村民轉變思想跟著干!在后北營村,垃圾分類成了一種文明新風尚。
自5月1日起,北京實行新版垃圾分類條例,后北營村黨支部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契機,因為每家每戶做好垃圾分類工作了,整個小區就會變得越來越干凈了。
說干就干!撤桶并站后,黨員干部化身值守員,守在分類垃圾桶邊上,逢人就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遇人扔垃圾就主動上前指導分類……說到村里的變化,后北營村黨支部書記劉全介紹,村民從起初的“垃圾分類有什么好處?”“垃圾該咋分?”到現在的“我也要加入到垃圾分類志愿者的隊伍中!”思想上有了轉變,行動上更是跟得上。
后北營村成立了垃圾分類工作組,這個小組里不僅有黨員,還有村民志愿者,大家一起攜手共建新家園。各小組成員按照任務分工,對每戶村民家中生活垃圾分類情況進行記錄,并通過日記錄、周總結、周例會的方式,以及運用數據分析,更精確地發現垃圾分類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不斷完善垃圾分類制度,真正讓村民受益,讓村民享受美好的生活環境。
宣傳組:“一早一晚”忙入戶,“一跑一貼”建臺賬。
“我們每天不是跑樓,就是在跑樓的路上。”宣傳組成員張春玲笑著調侃道。拿著《致后北營家園居民的一封信》、《垃圾分類明白紙》,宣傳組成員開始挨家挨戶敲門:“您好,這是垃圾分類宣傳材料。”“您看看,垃圾分類好處可多著呢!”……
宣傳組組長裴知進告訴記者,入戶宣傳是在早上和晚上,因為白天不能確定每家住戶都能有人,有戶人家去了6次才見到住戶本人。他說道:“我們小組嚴格按照臺賬入戶宣傳、張貼垃圾分類明白紙,做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號召大家自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并建立入戶臺賬詳細記錄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我們做這些就是希望垃圾分類知識深入人心,讓大家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園。”
指導組:“一班一崗”守桶站,“一說一教”來分類。
指導組成員每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守在桶站旁,翻垃圾袋成了工作“標配”。記者了解到,符合分類要求的垃圾才能入桶,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入桶,需要現場改正。
指導組成員檢查后分類不正確的垃圾,會進行現場教學,耐心指導村民垃圾該咋分,直到分正確為止。為了讓村民從根本上學會垃圾分類,指導組會將分類錯誤的人員名單發給宣傳組,由宣傳組再次上門進行垃圾分類指導,幫村民揪出問題、改正問題。
“這大棒骨雖然是吃剩下的,但它不屬于廚余垃圾,應該是其他垃圾,放在這個灰桶里。”“聽您這么一說還真漲知識了,平時以為能吃的都是廚余垃圾,下回我就記住了,回家我就跟家里人也普及普及知識。”垃圾桶站旁,這樣的一幕經常上演。
記者了解到,指導組成員平均年齡62歲,為了正確引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他們要先從垃圾分類知識學起。61歲的洪德龍是指導組組長,當被問到是如何記住這么多分類知識的,他笑著說道:“死記硬背呀,多學多看多實踐就都記住了!”記者了解到,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正確投放,洪德龍利用休息時間自學垃圾分類知識,一說一教間彰顯了副中心百姓的文明風。
監督組:“一查一獎”促分類,“一幫一改”護家園。
監督組成員負責檢查村民垃圾分類是否合格,并就分類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建立相應的臺賬,對分類正確的村民予以褒獎,促進村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對于分類不規范的村民,監督組則會記錄下來,與宣傳組成員溝通后,再次到村民家中登門拜訪,幫助該戶村民指出錯誤分類方法,引導其正確分類。
監督組組長林寶艷說道:“我們獎罰分明,做得好的就獎,不好的我們就上門幫助,直到改正確為止,我們不怕麻煩,因為大家都做好垃圾分類了,我們的家園才會更美好,我們這也算是守護家園的另一種方式了。”
以服促管 每袋編號可溯源
記者了解到,在加強宣傳指導、宣教督促村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基礎上,后北營村還從源頭上下工夫,向村民發放帶有樓棟編號的垃圾袋,讓垃圾可追溯源頭,引導大家在源頭上做好垃圾分類,引導全員參與垃圾分類。
據了解,為了將垃圾分類工作做細、做實,后北營村將垃圾分類工作納入到《村規民約》中,要求村民必須使用村內發放的可降解垃圾袋,如發現有不使用者,按照《村規民約》規定標準扣罰該戶村民相應的福利待遇;在后期使用過程中,若發現哪個樓號的垃圾袋出現多次分類不準確的情況,宣傳組將對居住在該棟樓的所有村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培訓,直到分類正確為止。
村民要分類,租戶也要分類。針對部分出租房屋的村民,后北營村要求房東作為直接責任人,監督租戶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在村“兩委”、黨員干部、各工作小組的共同努力下,沒有發現一次租戶不分類的情況。
截至目前,后北營村已完成“兩書一清單”簽訂工作,并實現了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100%。
后北營村黨支部書記劉全說道:“不怕分錯,就怕不分。現在村民都有了分類意識,也有了家園維護意識。我們做這么多就是為了讓家園環境更好、百姓住著更舒心。下一步,后北營村將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定期開展垃圾分類活動,逐步提高全體群眾垃圾分類的正確率,讓我們的新家更美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