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黎平縣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積極通過種植油茶、實施國儲林項目、發展林下經濟等方式,促進群眾增收致富,讓“綠色海洋”產生“金色效益”,美了鄉村富了民。
以林生“金”,生態經濟雙豐收
“2009年我開始種植油茶,現有優質油茶基地近1200畝,盛產油茶地面積800畝,2023年畝產鮮果350公斤,除去成本,收入36萬元。”黎平縣中潮鎮油茶種植大戶張樂賢興奮地說道。
當初,在進行低產低效林改造時,部分群眾不理解,經縣里的黨員干部耐心開導、動員,經常到實地服務,讓群眾了解和掌握油茶低改技術,也推動了油茶產業蓬勃發展。
如今,全縣油茶林面積達45.9萬畝,投產面積達32萬畝,2024年預計收獲油茶籽2.5萬噸,綜合產值12余億元,受益農戶5.6萬戶,實現戶均增收3500元以上。
儲林出“金”,添綠致富提質效
“國儲林二期,我有30.4畝被收儲,收儲期限為30年,除林木外,林地國家每年每畝補助50元,僅這項收入我家就有4.56萬元。”永從鎮九龍村村民吳明安說。
“剛開始收儲時,工作不好開展,講政策太寬泛、講實惠資金尚未兌現,群眾質疑是‘畫餅不能充饑’。”黎平縣林業局正高級工程師吳運輝說。
國儲林項目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能因一時的“碰壁”而氣餒。實施國儲林項目期間,黎平縣黨員干部主動走村串寨、深入田間地頭,積極宣傳國儲林政策。
“國儲林建設有利于項目區產業結構調整,能夠協調平衡生態安全與木材需求,提升林業綜合生產能力,讓群眾穩定脫貧致富……?”在全縣干群共同努力下,國儲林收儲項目在黎平落地生根。
“目前,全縣國儲林收儲面積達12萬畝,共兌現集體及個人林地林木流轉收儲資金1.98億元(不含國有林場),涉及農戶0.52萬戶2.26萬人,帶動戶均增收6000余元,該項目為地方群眾提供勞務用工近30萬個,增加本地勞務收入4500萬元以上。”黎平縣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祖碧介紹。
點綠成“金”,林上林下放紅利
“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種植兩年可采收,何首烏果1公斤10元,畝產1000公斤,收入1萬元,2024年上半年,我村采收何首烏果100余噸,收入100余萬元。”黎平縣雙江鎮平天村黨支部書記吳珍禎介紹。
在雙江鎮坑洞村,多年前群眾就有養蜂的習慣,多年來,當地群眾依靠良好森林資源,積極發展養蜂產業,今年全村養蜂400箱,每箱產蜜1.65公斤,1公斤可售賣150元,全村僅養蜂一項收入就達10萬元。
近年來,黎平縣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土地和林下空間資源,穩步發展“林下+”多種經濟。
2024年上半年,全縣林下種植中藥材累計達14.33萬畝,林下食用菌種植0.17萬畝,林下養禽出欄39.59萬羽,林下養蜂4.31萬箱 ,全縣林下經濟利用森林面積106萬畝,實現產值9.76億元,帶動群眾400萬人次就業。
依綠變“金”,竹木加工穩增收
黎平縣不僅在林下經濟上有所發展,同時在木材、楠竹產品加工上也有建樹。
“我在黎平建華木業有限責任公司務工,不僅有工資,還能照顧老人生活、小孩讀書,在家再也不愁沒事做了。”中潮鎮楊莊村群眾吳澤麗說道。
中潮鎮漂洞村2組村民蔡啟雄,在貴州侗鄉古韻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從事基地管理工作,年薪達7萬多元。
僅2024年上半年,黎平縣共生產木材系列產品9.2萬立方米,實現產值1.85億元,完成油茶加工產品產量980噸,實現產值5675萬元,林業產業促進7萬名群眾致富增收。
如今的黎平大地,“綠色家底”不斷增厚,“金山銀山”成色更足,“森林寶庫”作用發揮更加充分,一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孫天安 楊再新 姚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