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City Walk”到“20分鐘公園效應”,相關熱詞頻頻出圈。一股遠離喧囂、回歸自然的風潮正在悄然興起,人們愈發向往鄉村的自然和悠閑,體驗“村民”的寧靜美好。日前,由瑪氏箭牌通過贈與亞洲攜手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大學生環保創新項目“可持續·瑪上GO”十周年總結會,在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神堂峪村成功舉辦,項目師生與嘉賓們一起走進鄉村,以青年環保創意助力鄉村發展。
環保行動終有成——十年影響人次超1億
別開生面的“拾分有趣”可持續市集在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神堂峪村“開擺”。2024年度的總決賽隊伍、3個社團代表,將他們的創意和熱情帶到了這個美麗的鄉村。現場展示了團隊設計的產品模型,策劃了一系列對應的“可持續”主題游戲,讓參與者在互動中感受環保的重要意義。
活動現場還設有回收塑料瓶蓋再造體驗區,讓參與者們親手體驗“變廢為寶”的奇妙轉變;十周年攤位上,寫滿了參與者給十年后的地球和自己的寄語。
今年,“可持續,瑪上GO”青年環保可持續創新項目迎來了第十年。十年間,項目見證了中國青年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見證了這一公益行動的深刻影響力。項目共吸引到456所次高校參與,累計收集到9720份設計或倡導方案,影響人次超1億人。“可持續,瑪上GO”項目十周年總結會現場,正式發布項目十周年案例集,記錄參賽學生、老師、同行者的心路歷程。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辛勤耕耘的小女孩隊”等2023-2024年度項目總決賽優秀團隊接受表彰。往屆參賽學生代表也來到現場,分享他們與“可持續·瑪上GO”一起成長以及環保觀念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的故事。
“自2014年項目啟動以來,項目在不斷的迭代與創新中,與國家政策同頻共振,與青年學子共同成長。從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入黨章,項目緊扣社會發展現狀和需求,從針對垃圾分類問題推出‘垃圾投進趣’等主題,到努力減少碳排放開啟‘包裝可持續’方向,持續引導高校青年學子關注環保議題,倡導社會環保理念。”項目十周年總結會上,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王鵬回顧了項目十年歷程,并指出項目將繼續攜手社會各界,支持大學生的環保創意在鄉村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發揮作用。
十年綠途愈行愈遠
從“垃圾不落地”到“包裝循環”,從“綠色城市”到“鄉村振興”。十年間,“可持續,瑪上GO”項目始終緊貼時代脈搏,走在環保創新的前沿,探索可持續發展的種種可能。2014年,項目以倡導攜帶隨身垃圾袋為起點,引導青年關注“垃圾不落地”的環保意識。隨著城市的發展,“白色污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項目開始將目光聚焦到包裝廢棄物問題,鼓勵青年探索可持續解決方案,通過有效循環,讓包裝不再是污染環境的垃圾。近年來,鄉村振興成為國家重大戰略,項目結合時代命題,從2022年起將目光聚焦鄉村,通過大學生創意項目落地助力鄉村生態振興和可持續發展。
走過十年,項目也在發展中逐漸走向成熟,項目內容可落地、可復制、可參與。2024年,項目增設了鄉村環保續航活動與同行者計劃,以邀請更多高校學生、社會組織和社區群眾等多方共同參與,推動創意方案在鄉村孵化實踐。
溫波是河北省雄安新區雄縣胡各莊村的村委支部書記,他十分歡迎并認可“可持續,瑪上GO”項目的落地實踐模式,“原來通過‘可持續’議題,鄉村可以與大學生發生這么多交流互動,項目的落地已經成為胡各莊村在無廢鄉村建設的一大亮點。”與參賽同學一起實踐的村民董玉章表示,大學生組織的活動給村里的孩子們帶來了很多啟發和收獲,“我的小孫女特別喜歡大學生們的到來”。
瑪氏箭牌中國企業事務副總裁席慶在項目十周年總結會上也對此進行總結:“項目已經開始對參與的高校及其周邊社區產生積極影響,社區居民的包裝可持續性意識和行動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這些變化不僅有助于降低垃圾處理的成本,而且對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產生了直接的正面影響。”
“可持續,瑪上GO”項目為青年提供了一個將環保創意變為現實的平臺。一位參賽學生分享道,“不要小看一個有環保意識的自己,用創意把環保想法變成一個方案并最終落地,你能看到自己一份小小的力量也可以輻射到很多人,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也許最終真的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很大的改變。”
初心不改,下個十年共筑未來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將高度重視生態振興的重要作用,持續關注和支持青年大學生走進鄉村、服務鄉村,通過“可持續,瑪上GO”項目作為連接鄉村與青年大學生的平臺,借助青年一代的創造力和激情,培育和支持創新項目,為鄉村發展添磚加瓦。
過去十年,不僅是項目成長和發展的十年,更是青年力量推動鄉村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十年。未來,“可持續,瑪上GO”項目期待繼續與社會各界一道,以不變的初心,共筑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