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將剩勇追窮寇一一解放上饒的大部隊《五三大道,解放上饒經過》一文后,引起了多家中外媒體刊登和廣泛關注,有更多讀者尋根問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4兵團15軍45師,后來是不是留在上饒?為回答這個問題,作者結合林和順博物館劉智勇先生舉行的一項活動,加以回答。
劉智勇先生在搜集現代革命文物時,經常翻山越嶺奔走于各地,特別是閩浙贛諸省。最近兩年,他發現閩贛之間九大關隘,是兩省傳統的主要古道,其中的溫林關和療竹關,更是當年紅軍時常出沒之地,方志敏,黃道帶領紅軍二進閩北,就是從這里出入。這里更有一條紅軍地下交通線,中有紅軍秘密聯絡點紅色交通站一一和尚坪,當年通往中央蘇區的人、財、物頻頻通過此地。劉館長便誠邀上饒各大院校的幾位教授博士,召集了一批有志青年學生,并力邀社會上的一些有識之士,成立了(紅色交通站一一和尚坪)后人李偉民為群主的閩浙贛古道聯盟,一起探尋這條古道歷史沿革,風土人情,人物故事。
5月9日,紀念紅軍長征出發九十周年前夕,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在無產階級革命家閩北革命根據地創始人黃道的女兒黃智慧、贛粵邊革命根據地創始人之一劉建華的兒子劉魯明、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四師分會原會長(國務院原副總理鄧子恢女兒)鄧小燕、電信部電信科學研究院退休干部(中共中央十二屆政治局委員宋任窮兒子)宋京波、北京山東八路軍研究會原會長(開國上將陳士榘后代)陳人康、原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李步新的親屬鄭偉波、中共中央宣傳部紫荊集團中國對外文化 團退休干部(開國中將杜義德兒子)杜偉、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藏品部原主任(大校)程定飛、解放軍某部政委、正師職大校、軍旅作家張德崇等一并參與的重走紅軍古道活動中,我們發現坑口革命烈士陳列館中有這樣的記載,很好地講清了解放上饒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4兵團15軍45師后續軍事行動,現摘抄如下:
“1949年5月間,司令員王文波帶領的閩北游擊縱隊與第2野戰軍4兵團15軍秦基偉軍長帶領的解放大軍在上饒縣花廳鎮會師。雙方商定,閩北游擊縱隊擔負四項任務:一、協助大軍解放上(饒)廣(豐)地區;二、對當地國民黨上層人物進行策反;三、組織上(饒)廣(豐)群眾做好支前工作;四、配合大軍向閩北挺進。
“1949年5月8日,秦基偉軍長率領的解放大軍在閩北游擊縱隊的配合下,兵分三路向崇安進軍。"團長郎玉林率領的第二路解放大軍132團,在閩北游擊縱隊程仁義(三分隊隊長)、吳日富(二分隊指導員)所帶分隊的配合下,從上饒縣的鐵山鎮出發,經坑口的寮竹關向崇安縣城進發。“5月9日,在閩北游擊縱隊的配合下,第一路解放大軍解放了崇安縣城,第二路解放大軍解放了坑口。10日,第二路解放大軍勝利抵達崇安縣城,與第一路、第三路解放大軍勝利會師。”
上述內容有力地詮釋了解放大軍在解放戰爭渡江后的作戰特點,那就是:打得兇,追得猛。從4月29日解放鄱陽縣起,到5月7日解放余干,在解放上饒全境后,又馬不停蹄,兵分三路,于5月9日解放了福建省的坑口、崇安,以摧枯拉朽、所向披糜之勢,消滅國民黨的殘余勢力。
還應該指出:解放上饒,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4兵團15軍是名不虛傳的威武之師、虎狼之師,在后來的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憑著一軍之力,幾乎打滿了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的全場,持續鏖戰43天,敵我反復爭奪陣地達59次,志愿軍擊退敵人900多次沖鋒,上甘嶺一戰,打出了國威軍威,向世界展示了我軍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和輝煌的戰績。(金承海 艾尚堯 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