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學校和愛心人士給我的幫助,我們想把這只羊送給你們。”這是地處祖國西陲、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博孜墩柯爾克孜民族鄉中心小學六年級一班的學生孜拉萊·托克遜的一個心愿:想把自己養的羊送給資助她上學的恩人,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近日,在愛滿疆公司幫助下,一只最肥的羊將送到恩人手中。這一舉動,帶動很多孩子感恩回饋行動,得到了許多學生家長的響應,拉開了萬里送暖羊的序幕。
孜拉萊·托克遜是一個生活在天山腳下牧民家里孩子。母親是一名勤勤懇懇的普通牧民,父親是一名護邊員,秉承“我為祖國守邊防”的堅定信念,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常年守護著西陲邊境線,家里的事情多為母親操勞,每天都不得空閑。在她印象中,小時候家里羊并不多,母親為了提高羊的存活率,日夜操勞,可母親的身體并不好,如此辛勤勞碌一整年,母親的病情不得休養,一家三口的生活也不甚寬裕。孜拉萊很體恤父母的辛苦,當時還沒有一只成年羊高的她,就開始幫著父母牧羊喂羊了,因為這是家里為數不多的收入來源,她想讓家人過得好一點。
孜拉萊到了念書的年紀,家里多了一筆她上學的開支,雖然不至于上不起學,但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更緊巴了,父母親常年穿著一件舊襖子,在崇山峻嶺里牧著為數不多的牛羊。博孜墩的冬天格外寒冷,凜冽的西北風在一望無際的博孜墩牧場上毫無阻礙地猛烈刮過,母親瘦弱的身軀和父親清瘦堅毅的身影在寒風中瑟瑟飄搖。
起初,她的成績平平無奇,年幼的她并不知道知識的力量,她只是覺得,能照顧好羊,家里才能過上好日子,而學校里并不教授養羊的知識,她以為上學是沒用的。
她多次和家里提出不想上學的意愿,但都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質樸的博孜墩牧民夫婦并不知道該如何同女兒溝通學習的好處,只是以為小孩子貪玩,在一次次嚴厲地教育中,也苦口婆心地講述他們當年艱苦的讀書條件,希望她能珍惜現在黨和政府創造的良好學習環境。可年幼的孜拉萊尚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屢次的爭吵徒增了親子間的隔閡。愛孩子的父母和孝順的女兒之間沒有架好溝通的橋梁,以至于親子矛盾愈加激烈。
老師阿斯古麗·毛尼亞孜通過日常觀察和家訪了解到了孜拉萊·托克遜家里的情況,恰巧發現孩子的父母也曾是她的學生。基于對兩代學生的了解,阿斯古麗老師耐心、細心地與這一家人溝通,察覺出孜拉萊·托克遜不認真上學的根源。于是啟動了愛心人士的助學基金,幫助貧困家庭孩子更好地完成學業,大大減輕了孜拉萊·托克遜的家庭負擔。
現在孜拉萊·托克遜學習成績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孩子在學校會跳舞、會唱歌、畫畫,普通話特別好,我特別高興。感謝老師,感謝學校領導,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浙江援助。”孜拉萊·托克遜的母親布偉左然木.阿布都熱合曼說道。
孜拉萊·托克遜是個知感恩懂回報的孩子,她知道有愛心人士資助了她的上學費用,一直向老師追問助學者的姓名地址。
學校的助學基金一直是浙江的一些愛心企業及愛心人士捐贈,并沒有留下具體的個人信息,老師也無法回答孜拉萊的問題。
孜拉萊·托克遜有一顆赤子之心,雖然不知道幫助了自己的恩人的姓名,但通過大人們口耳相傳的援疆故事,她知道她的恩人可能來自浙江。
浙江,對于沒去過溫宿縣城的她是個遙遠的地方,即使在地圖上看,也相隔甚遠,她住在祖國的西邊,而恩人住在祖國的東邊。雖然距離遙遠,但孜拉萊·托克遜暗下決心,一定要報答恩情。
她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在學校里她好好學習,來報答這份善意,在家,她還是父母的好幫手,減輕家庭的負擔。一次,在幫助母親照顧家里羊時,孜拉萊·托克遜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她想把自己照顧的羊送給資助自己上學的恩人。
明年,孜拉萊·托克遜就要畢業了,現在她的羊經過了冬季的換場輪牧已經很肥碩了,她想在一年中羊最肥美的時候,把羊送出去。于是,孜拉萊·托克遜向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老師聽后非常感動。阿斯古麗老師認為知恩圖報的赤子之情非常難得,決定幫助孜拉萊·托克遜完成心愿。
老師向校長反應了這個事情,校長也非常欣慰,于是向鄉政府書信一封,希望能得到鄉里的幫助,把學生赤誠的拳拳之心帶到浙江。
鄉里被這個知恩圖報的故事所感動,正好年底“愛滿疆”公司正在準備新疆年貨節,有一批新疆特產要運往浙江,鄉政府聯系愛滿疆企業幫一個特殊的小忙,拉一只羊到浙江去。
努爾孜巴·烏斯曼聽說了好朋友孜拉萊·托克遜要送羊給幫助過自己的人,她也緊隨其后。漸漸地,越來越多其他受資助的同學、家長聽說了這件事,也想帶一些家里的羊給那些幫助過自己的恩人。沒過幾天,要拉到浙江的羊變得多了起來,于是愛滿疆公司聯系了當地的牧場,統一收羊,企業負責配送。萬里送暖羊的感恩回饋故事由此展開……
日前,美羊羊牧場的正在統計羊的數量,牧民家庭帶著孩子牽著家里的一只最肥碩的羊在等待牧場工作人員收羊。艾山江.達吾提博孜墩鄉吾斯塘博依村就是其中之一。他說“我家有一小孩在博孜墩鄉小學上學,感謝政府給我們很多幫助、浙江人民很多幫助,所以我送兩只羊,表示感謝。”
援疆故事在這里走向回饋新篇章,愛的故事在這里永恒延綿……(李哲清 孫之穎 郭坤)